04 F-16C/D Block 70戰機延遲交運 對中華民國空軍的影響

F-16C/D Block 70戰機延遲交運
對中華民國空軍的影響
Delayed F-16 Fighter Deliveries to the ROCAF
作者:揭仲   淡江大學整合戰略與科技中心研究員 All Photo by LM、DIIC、MNA、Tsungfang Tsai、甯世強、國防部
 
國防部在108年年底,向立法院提出《中央政府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案》,計畫於109至115年,分7年編列2,472 億 3,883 萬元,透過軍售管道向美國採購66架F-16C/D Block 70戰機,最初設定要在115年年底前全數完成交機;但除了今年3月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舉行出廠典禮,並在現場展示一架機號為6831的雙座機外,到今年11月2日止,仍一架都未飛抵國門,進度嚴重落後,115年底全數交機幾乎已注定跳票。
 
116年戰力空隙恐怕已成定局
根據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徐巧芯10月29日在立法院院會質詢的內容,原規畫在112年應有測試用單雙座戰機、113年要交付4至5架、114年應交付28架,直至115年完成交付總數66架。
至於本案最新進度,空軍參謀長李慶然中將於10月24日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的專案會議中,坦承本案之所以延宕,除系統工程整合遭遇問題,更受到COVID-19及俄烏戰爭在人力及零部件供應鏈衝擊的影響,雖然洛馬公司已盡力趕進度,除遷廠加開生產線站位外,更幾乎24小時、假日加班趕進度,預判年底將有10架飛機完成組裝。
換言之,就算美商這次的不跳票,今年底最多也就出廠10架,若加上飛行測試與人員訓練,在今年結束前能真正飛抵國門的,恐怕仍然掛零,比最初設定的32至33架相差甚遠;至於66架究竟何時能全數交機,包括行政院、國防部與空軍司令部,都沒給出確切答案,僅反覆表示明年全數交機「確實有挑戰」。
由於國防部於108年年底,向立法院提出特別預算時,在「計畫必要性」部分,強調:
 
面臨中共軍事現代化之跳躍式成長,預判在116年我國空軍現有機隊將漸失優勢,雖已發展下一代新式戰機,然緩不濟急,考量高性能戰機獲得期程、銜接時間及投資成本等因素,規劃籌獲F-16V(BLK70)型戰機,彌補空軍戰力間隙
 
如今新戰機取得時程嚴重落後,116年戰力空隙恐怕已成定局;更令人憂慮的是,在國防部108年底提出特別預算時,共軍已服役的匿蹤戰機還只有殲20,但今年中共九三閱兵典禮,在空中分列式的「殲擊機梯隊」中,不僅有殲20,還有殲20A、殲20S,及殲35A,加上專司電戰任務的殲16D,對國軍的威脅,已超過108年時的預估,使F-16C/D Block 70戰機交機進度嚴重落後,所造成的兩岸空中戰力空隙,應比108年時的估計更為嚴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