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48806 美艦龜速通過台灣海峽 獲得即時水文資料無誤



美艦龜速通過台灣海峽
獲得即時水文資料無誤
作者:米格二十一 All Photos by USN、USNS、CETC
US Sents two Warships Through Taiwan Strait
美國兩艘軍艦於2月10到12日穿越台海,4天後加拿大巡防艦渥太華號(HMCS Ottawa)也通過台海,中國東部戰區隨即宣布展開聯合戰備警巡演習作為回應。
每次美艦穿越台灣海峽,國防部總會像避諱名號的樣態,以美作戰艦乙艘如何、如何表示,通常卻連軍艦的名稱也不給,媒體往往得從美軍官網或是其他外媒得知,本次也不例外,這次通過的艦艇為 驅逐艦「強生號」(USS Ralph Johnson, DDG 114)與鮑迪奇號(USNS Bowditch)測量艦。台灣軍聞本次屈居下風的原因是:居然先由中國發布周邊動態!
其實在感測器(雷達、影像)都相當發達的現在,雙方知道海峽中的艦艇動態其實並不難,難的是要不要公布,國防部通常不會公布美艦即時動態,不是說聯合情監偵能量強大,那何以不公布?另一方面軍方卻也容忍以單一收聽無電廣播的類即時報導。非常奇特的矛盾現象。
台灣海峽長度約370公里,以艦艇速度12節計算大約18小時即可通過,花了三天通過自然啟人疑竇,鮑迪奇號測量艦進入台灣海峽「偵測」,但所得資訊誰獲得?就一般國家來說,對於這類測量船的到來當然是採取強硬措施驅離,但怎好驅離友邦船艦呢?台灣甚至連是否公布美艦訊息都可能得先跟美國磋商,畢竟戰時美國是唯一可恃的外援武力,台灣有些對外事務只能選擇退讓與遵從(Obey)。
地球有70%面積為海洋,但人類對海洋的探索的孰悉程度卻不如外太空!這主要還是科技以及環境限制,以海洋資訊來說,每個海域的水文資訊都隨時在變遷,這些資訊包含潮汐、洋流、鹽分、密度、溫度、海底地形、海底大地活動等,通常島嶼國家都會在海軍艦隊內建置這類測量船舶,除調查周邊水文資料外,所得資訊也可以用於電子海圖製作以及反潛作戰。這類資訊的獲得通常被外界稱為「掃」一次,由於海域遼闊因此這種掃的勤務會隔一段時間才做。
美國鮑迪奇號測量艦跑到台海,很明顯的就是要獲得相關的水文資料,因此趕緊來掃一次,這些資訊對軍事作戰相當有幫助,至少是先期戰場經營。有學者指出這次調查是預計替美國推行的「地獄景觀」計畫做預備,地獄景觀計畫除大量無人機運用外,還有大量的無人艦艇與無人載具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