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8762 紅隼火箭彈 是提升攻擊力或弱化不符潮流?

紅隼火箭彈
是提升攻擊力或弱化不符潮流?
Kestrel anti-armor rocket Issue
作者:SPID
 


由於陸軍的六六火箭彈之保存期限早屆期與早已停產,美國陸軍於1980年代正式採用瑞典AT4反裝甲武器以取代M72 LAW;台灣軍方雖有為數不詳的AT4,因無法全面購置,2014年由海軍陸戰隊帶領編列預購置,緊接為憲兵、海巡署、空軍與陸軍,使得中科院紅隼火箭彈能有機會成為單兵反裝甲武器。
然而國造紅隼火箭彈服役卻引發不少爭議,嚴格分析並非在2023年才開始,實際是這款66公厘火箭彈,於2008年進行研發論證階段就埋下不符現代戰場反裝甲趨勢潮流的伏筆-弱化反裝甲火箭彈的規格制訂。
 
紅隼火箭彈爭議
穿透力不足質疑
彈徑66公厘火箭彈彈徑穿透力,是不足以對付現代主戰車,這是軍武基本認知。紅隼火箭彈的官方數據是根據其穿透能並以軋壓均質裝甲(Rolled Homogeneous Armor, RHA)來解釋。
放眼現代主戰車設計,很大程度上被複合裝甲所取代,部分戰車在側體或全周加掛反應裝甲。中科院在新世代反戰車武器研發應以假想敵之主戰車為攻擊目標,僅單靠輕型66公厘火箭彈是不足以有效反制。
中科院在這項武器研發前之論證,不應以該型火箭彈為成熟(落伍)技術,且有國造經驗可掌握技術,是可降低研發難度和縮短時程;此舉反而將美軍已列汰除 M72 火箭彈之規格設計做原地踏步的新製,是易達成研發成果,卻犧牲國軍步兵反裝甲攻擊力的現代化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