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48704 空軍清泉崗基地重大意外 經國號戰機發動機吸入意外


空軍清泉崗基地重大意外
經國號戰機發動機吸入意外
IDF Fighter Jet Inspection Accident
作者:陳國銘
一切按照技術命令
雖然事發後空軍還需詳細調查,但媒體在每天一新聞的產出壓力下開始作文比賽,諸如飛行員在輪檔未完成進油門,或是名嘴說調出機堡上的監視器就可得知事實真相等,這些論述只是讓空軍要花點時間來澄清而已。
對於這則意外,比較中肯的看法是,相關SOP沒有問題但若不確實要求就會出問題;也有評論指出,胡姓士官長2024年才由內勤升任,與意外發生有所牽連等。持平的說,軍種調任人員與軍士官轉換職涯,其實都會經過相關的實做與考核,但即使是實務經驗多年的士官長,若不遵照SOP一樣會出意外。
軍方高層對軍隊意外地處理方式通常也跟某些公務單位一樣;今天公祭、明天忘記。事後的檢討報告往往是調查完畢、內參存檔,或是已公布的檢討報告很少觸碰「人」這個因素,因為死者為大或是牽涉到撫卹而不便說清楚。既然不響檢討人,那只好檢討技令或是規範;外軍碰到這類重大事故,事後的檢討報告都相當詳細並公布於眾,在揭發細節的過程中可能會傷及到當事人,但唯有這樣才能對家屬有所交代,同時也才算是深刻檢討。外軍還有一個特性是,出事後一切By Book,這邊的Book泛指技令、教範、準則等,雖然國軍裝備多半源自美國也都負有教範,但這時期遵守教範行事不見得下期學弟妹會照著做,更麻煩的是教範會因為人的解釋而變質,進而肇生意外。
潛力裝掛與專業官士兵回憶
空軍長久以來都會在戰力展示科目中進行潛力裝掛,這主要彰顯地勤組員安全且快速的掛載武器,但英文怎樣翻譯?這問題到了2025年空軍春節戰備巡弋時終於有了答案,資料上是這樣子寫的IDF Integrated Combat Turnaround,而全沒有潛力以及裝掛兩個英文字,裝掛就Lord何來潛力裝掛?這極有可能是某一年的承參天外飛來一筆加入潛力兩個字,後續承參軍官援例辦理。空軍先前也有1402事件,空軍不願意證實,但相關的教範被誤解竟可在退役的官士兵回憶中發現。
據過往服役的資深士官回憶,在1402吸人事件後,航發中心的研發人員根據IDF戰機的相關參數並研究過美軍的相關規範,才制定出IDF戰機版本的停機區「地面危險區域警示線」。但退役官士兵不被允許手上還有這類資料,這些熱心退役官士兵以美軍F-16戰機相關資料闡述。
美軍相關的圖片很清楚的告知飛機啟動狀態中,有哪些地方範圍是危險的,是該注意、避開或是不能靠近的。同時也規範發動機在IDLE(慢車/怠速)時,停機區在地面標示進氣口前顯區域相關示意圖,非常簡潔且清楚的標示與飛機的相對位置,警示地勤人員該注意與禁入的區域範圍。
基本上空軍當初的思維邏輯與F-16的規範,除了因機種的設計差異與性能的不同有著些許差異,但包絡圖形的顯現則相當一致。但當初精心規劃的地面安全線卻在某年度的高裝檢中,視察官因執著於技令字面上的解釋,在認知不同的狀況下被塗銷,也就是進氣口前半圓形危險區域。據這些退役的士官回憶當時的士官長跟視察官有所爭辯,言詞中有謂:這個章節的技令,是我當初支援漢翔的時候我寫的!以2025年春節戰備巡弋所攝照片,這些警示圈還是有的,但卻是2.0版本。
與外軍相較另外一個不一樣是戰機機身上的警告標誌,這些退役士官指出外軍都是噴塗在進氣口之後的外部蒙皮,空軍卻是噴塗在進氣口前方!當時基層曾經向上報反應,但長官回應是:已成定案並寫入技令,你就不要找挨罵了。基層覺得警告標示的用意是要有效預防災害的發生,而空軍現在的標誌位置就只是交代的過去的無效警示(看到紅色標記前已經碰到進氣口了而且紅色形狀略小)。
根據網路社群貼圖所示,大眾可以檢索到UFC字樣,再溯源回去為UNIFIED FACILITIES CRITERIA(UFC)這份資料,標題是AIRFIELD AND HELIPORT MARKING,也就是飛機前方的危險區域,連幾吋距離多少都規定得非常仔細,或許這次不幸案件,空軍可藉此改正這種標記方式藉以減少危安事故。